蘇訊快評|于基層沃土育青年干部“成長之穗”
“宰相必起于州部,猛將必發(fā)于卒伍。”基層是政策落地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更是青年干部淬煉成長的“第一課堂”。新時代青年干部唯有主動扎根基層、融入群眾、破解難題,才能在實踐磨礪中褪去“書生氣”、增添“泥土香”,從青澀幼苗長成參天大樹。
基層是青年干部的“練兵場”,褪去浮躁方能沉淀真功。初入基層的青年干部常帶著“學歷光環(huán)”,卻可能遭遇“理論與實踐脫節(jié)”的困境:政策解讀講不透群眾訴求,矛盾調解摸不準問題關鍵。這恰恰是基層給予的“成長禮”——唯有放下架子、撲下身子,跟著村干部學“土辦法”,陪著群眾算“生活賬”,在走村入戶中熟悉社情民意,在處理糾紛中掌握溝通技巧,才能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“硬本領”。
基層是青年干部的“試金石”,直面難題方能彰顯擔當?;鶎庸ぷ髑ь^萬緒,征地拆遷、鄉(xiāng)村振興、民生保障等每一項任務都是“硬骨頭”。青年干部不能因“怕出錯”而“慢作為”,更不能因“有難度”而“不作為”。從推動特色產業(yè)落地助農增收,到整治人居環(huán)境改善村容村貌,再到排查安全隱患守護群眾平安,唯有以“逢山開路、遇水架橋”的闖勁直面挑戰(zhàn),在攻堅克難中積累經驗、錘煉意志,才能讓擔當精神在基層一線熠熠生輝。
基層是青年干部的“連心橋”,貼近群眾方能凝聚力量?!白谵k公室里都是問題,走進群眾中全是辦法?!鼻嗄旮刹康母}在群眾,底氣也在群眾。那些田間地頭的“家常話”里藏著政策優(yōu)化的密碼,那些街頭巷尾的“吐槽聲”中含著民生改善的方向。主動與群眾同坐“一條板凳”,傾聽他們的急難愁盼,把“群眾要辦”變成“主動去辦”,用實實在在的成效回應期待,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與支持,為工作開展筑牢堅實的群眾基礎。
“路雖遠,行則將至;事雖難,做則必成。”基層沃土藏著成長的智慧,群眾之中蘊含無窮的力量。青年干部當以“向下”的姿態(tài)扎根基層,在實踐中長才干、在擔當中成棟梁,讓青春之花在服務群眾、奉獻基層的廣闊天地中絢爛綻放,為高質量發(fā)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動能。(王慧寧)
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江蘇蘇訊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 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本網按規(guī)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,請致電025-86163400 ,聯系郵箱:724922822@qq.com。
